《彭德怀在三线》内容简介
1959年夏天,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(huái )的(de )错误批判,使他忍受着被冤(yuān )屈的巨大痛苦过了六年。 1965年他不计较个人得失,仍接受(shòu )毛泽东和党中央委派,到成都去任(rèn )三线建设副总指挥;当时报纸上满载评新编历史剧《海瑞罢官》的文章,矛头直指彭德怀。他强压愤怒,立即投身到(dào )三线建设的调查研究(jiū )之中:他下矿井,钻煤窑,赴工地,到农村,千里跋涉,不辞辛苦;他心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同时,还关心着普通工人、农民的生活和(hé )疾苦。 他怀着对祖国人民高度(dù )的责任心、使命感和真正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,对三线建设提(tí )出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的意见,可别有用心的三线某领导人却不让他接触军工。 他压抑心中的苦涩,更加(jiā )快了工作的节奏。 他和工人们同吃同劳动(dòng ),和年轻战士干同样的活。他为三线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高兴;为在三线建设中牺牲的烈士(shì )流泪(lèi );他痛斥违反客观规律的瞎指挥;对某些人的腐化浪费义愤填膺;他随时(shí )随地强调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。 然而,江青等人并未放过对彭德(dé )怀的迫(pò )害,他们指使三线建委某些负责人召开会,强迫彭总周围的人对彭总进行所谓面对面的“揭发(fā )批判”,欲置彭德怀同志于死地。 悲愤异常的彭总不顾(gù )个人的处境安危,拖着病重的身(shēn )体,继续顽强地工作(zuò )。随(suí )行人员看了无不为之热泪(lèi )满面,泣不成声。 1966年“文革”爆发之后,形势极其险恶,彭德怀置即将降临的灭顶之灾于不顾,到贵(guì )州六盘水煤矿洗煤场考察,被正义激奋得热血沸腾的(de )战士们向他们的彭总致敬,雄壮的、排山倒海(hǎi )的《中国人民(mín )志愿军战歌》、《国际歌》歌声(shēng )在大山中回(huí )荡。 彭德怀向千百万战士肃然敬礼,大山、红旗、战士在苍天下肃立,目送(sòng )彭德怀向远处走去—— 山高万刃,无欲则刚(gāng )。 彭德怀站在山顶上,极目远眺,他望着血红的夕(xī )阳,坚定地说:“我就是死,也要像这太阳一样,来一次最后的辉煌。” 影片最后现出字幕:彭德怀同志(zhì )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养成(chéng )了志存高远、顾全大局、忍辱负重的可贵品格。当受到不公正待遇身处逆(nì )境时,他(tā )依然心怀革(gé )命全局,自觉遵守(shǒu )党的纪律,刚正不阿,坚持真理。他的这种气节,尤为感人。(选自江泽民主席在纪念彭德怀诞辰九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)……